- 稀土矿为啥这么难选?原因竟...2019-06-24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稀土矿又称稀土元素矿或稀土金属矿,主要在地壳中以矿物形式存在,作为矿物的基..
- 高德利院士:钻探技术可为开...2019-06-05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是人类科学发展中常用的方法。 钻探,就是人类发展地球..
- 小“材”大用 石材与砂石骨...2019-05-17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石矿资源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开采..
- 史上最全钻井取心技术…2019-04-22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钻井取心概念 钻井取心指的是为了掌握地下地质情况。直接获得真实可靠的地下..
- 要实现智能化绿色开采,这些...2019-04-15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在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专题论坛中,采矿论坛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切皆因为它内..
- 关于深孔钻探的7个提示2019-02-18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深孔钻探是钻工们展示技能的一个机会。大多数钻工认为,如果孔深超过1500米,那..
- “人文矿物”到底是些什么矿...2019-01-23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矿物是在地壳中由于自然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自然元素化..
- 深部找矿什么思路?我们来听...2019-01-22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年来,大宗矿产、稀缺有色矿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已成为..
- 真实用!20组相似矿物的鉴定...2019-01-08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地壳中的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
- 勘察&勘查有什么区别?2019-01-08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在网络检索勘察一词时,相关推荐中有个条目是:勘察与勘查的..
- 预防孔内事故的原则2018-12-17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孔内事故,只要思想上重视、执行技术措施不打..
-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2018-12-14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试论述我国区域成矿特点? 答:(1)大陆边缘成矿显著; (2)叠加复..
-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2018-12-13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简述矿体产状包括哪些内容? 答:矿体产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矿体..
-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2018-12-13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成矿作用 答: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慢中的化学元素,..
- 地层压力与计算方法2018-12-12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什么是地层压力? 保存在地层孔隙内的流体(油、气、水)所具有的压力称为地层..
- 钻井液处理剂2018-12-11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为了满足钻井工艺的要求,单靠使用清水和机械设备来调整和控制钻井液性能是远远..
- 钻井液的固相含量和PH值2018-12-11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钻井液的固相含量 1、钻井液的固相含量及含砂量的概念 钻井液的含砂..
- 钻井液的失水及滤饼2018-12-11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钻井液失水和泥饼的概念: 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差作用下,钻..
- 钻井液切力2018-12-10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钻井液切力概念:由于钻井渡中粘土颗粒的形状很不规则,表面性质也极不均匀..
- 钻井液的密度和粘度2018-12-10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钻井液密度 1、钻井液密度概念:单位体积钻井液的质量称为钻井液的密度..

钻一口全世界最深的井,到底有多难?
作者:金石恒泰 时间:2017-11-28半个多世纪前,“铁人王进喜”因为钻井而家喻户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上了私家车,也要感谢钻井技术的进步。从你已接触的知识来看,钻井应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啊。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想要一口世界上最深的井,是不是一直往下钻就行啦?
300年,仅向地心钻进0.2%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而当今世界最深的钻孔也就12262米。也就是说,人类花了大约300年,仅向地心钻进了大约0.2%。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现在连鸡蛋皮都没钻破!
这个12262米深的钻孔还是前苏联的科拉超深井创造的记录,迄今已20多年。多年过去,世界上钻出垂直深度超过1万2千米特深孔的国家依然只有前苏联。
当然,很多国家都在努力。美国于1974年在俄克拉荷马州钻出一口深度9583米的井,名为罗杰斯1井,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德国则实施了著名的“联邦德国大陆深钻计划(KTB)”,先后钻了一个4000多米和9101米深的科学探井。
跟这些领头羊相比,中国在科学钻探上只能算是后起之秀。进入新世纪后,我们陆续实施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汶川地震科学钻”“松辽盆地科学钻”等科学钻探工程,积累了不少经验。
起步晚不等于发展慢。最近,科学家们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根据地球科学探索和矿产资源探查的需求,在中国钻若干口超过万米,甚至打破前苏联科拉超深井纪录的特深钻孔。这将使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水平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寻找躺在地下的答案和资源
为何要钻一口世界上最深的井,值得探讨。
正如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一样,人类虽然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却对它所知甚少。很多看似很简单的地球科学问题,至今仍没有确切答案。
比如,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地壳中有什么样的流体?是什么力引发了造山运动?地壳中曾经和正在进行什么样的物理化学过程?
如果能够打造若干条通往地球深部的通道,并在地层深处埋设长期观测的仪器,建立起对地球内部进行长期观测的网络,那么上述问题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回答。
另一个原因,与地底下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关。
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矿产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在500米以内。科学家估计,如果我国的矿产勘查深度能从平均500米增至2000米,我国的金属资源量可以翻一番。
事实证明,地球更深处埋藏着众多“惊喜”,这也是为什么特深层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全球勘探开发的热点。截止2014年底,全世界6000米以上的超深层油气藏104个,8000米以上的有28个,其中包括我国的塔里木油田。除了油气,还有大量的地热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地球“三高”,堪称世界级难题
好处不必多言。问题在于,钻一口世界上最深的井谈何容易?!
可以想象的是,需要利用强大的机器,钻透一层又一层坚硬的岩石。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一大堆世界级难题,比如地球的“三高”问题。
第一“高”是高温。
科学家预计,钻到地球深处超万米处,温度将达到300摄氏度以上。这意味着,钻探机器上所使用的孔底马达、震击器、轴承密封等材料得耐得住这样的高温才行。可惜现阶段很多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还没这么厉害。
第二“高”是高压。
如果钻孔深度达到一万多米,预计井内泥浆压力将达到175MPa以上,地层压力将达到400MPa。而现有很多测量仪器所能耐受的压力为140MPa到170MPa之间。更要命的是,在高温、高压之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改变,容易破碎。一旦井壁岩石出现破碎,又会严重阻碍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三“高”,是高地应力。
所谓地应力,是地壳内岩石在受到外力而变形时,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高地应力非常容易造成井壁垮塌、卡钻等井下事故。前苏联的科拉超深井和德国的KTB井,在6000米至7000米以下井段施工时,就曾因为高地应力频频发生事故,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这只是最主要的几个障碍而已。要钻这样深的一口井,用什么钻、怎么钻、钻多长时间都是问题。说白了,就连如何避免把井钻斜了都让科学家头疼。
考验科技实力的时刻到了
想必你已发现,钻全世界最深的井,绝不是闹着玩的事。
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据测算,钻一口这样的井就需要花10年甚至20年时间,大约需要20亿人民币。要想把这笔巨资花得响,必须得有十足的把握才能动工。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施工策略。
就拿对付地球的高温来说吧。对于地球万米深处300摄氏度高温,首先挑战的是钻具上的橡胶、尼龙等有机材料,比如钻具的密封件。此外还有钻具上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目前大多数元器件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200度以内。
对此,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研究出更难高温的橡胶、聚氨酯和电子元器件。如果这些材料仍然达不到要求,可以尝试用耐高温的金属材料来替代它们,毕竟300摄氏度对于很多金属而言不成问题。
还有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是给钻具降温。比如泥浆可以提取到地面进行冷却,那么可以通过泥浆的循环来带走钻具内的热量。还有一个设想是采用专门的制冷设备,像空调一样给钻具降温。遗憾的是,可以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的制冷机目前还没有诞生。
为了防止井壁坍塌,科学家提出,可以加大泥浆的密度,尽量缩小最大地应力与最小地应力之间的差距。还可以采用多层套管或者膨胀套管来阻隔地层的崩塌。但这些技术都有其不足之处,也许还需要发散思维,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表面上看是打一口井,实际上却是在考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基础工业实力和整个科技的发展水平。为了应对一连串世界性难题,很多时候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跨越式升级甚至颠覆。
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要想完成世界第一的特深钻孔,必须拿出世界第一的钻探技术才行!
(转自 转自科技日报,本文主要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副局长王达、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等在香山科学会议上的发言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