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31 9629
稀土矿为啥这么难选?原因竟...2019-06-24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稀土矿又称稀土元素矿或稀土金属矿,主要在地壳中以矿物形式存在,作为矿物的基..
高德利院士:钻探技术可为开...2019-06-05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是人类科学发展中常用的方法。 钻探,就是人类发展地球..
小“材”大用 石材与砂石骨...2019-05-17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石矿资源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开采..
史上最全钻井取心技术…2019-04-2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钻井取心概念 钻井取心指的是为了掌握地下地质情况。直接获得真实可靠的地下..
要实现智能化绿色开采,这些...2019-04-15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在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专题论坛中,采矿论坛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切皆因为它内..
关于深孔钻探的7个提示2019-02-18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深孔钻探是钻工们展示技能的一个机会。大多数钻工认为,如果孔深超过1500米,那..
“人文矿物”到底是些什么矿...2019-01-23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矿物是在地壳中由于自然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自然元素化..
深部找矿什么思路?我们来听...2019-01-2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年来,大宗矿产、稀缺有色矿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已成为..
真实用!20组相似矿物的鉴定...2019-01-08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地壳中的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
勘察&勘查有什么区别?2019-01-08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在网络检索勘察一词时,相关推荐中有个条目是:勘察与勘查的..
预防孔内事故的原则2018-12-17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孔内事故,只要思想上重视、执行技术措施不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2018-12-14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试论述我国区域成矿特点? 答:(1)大陆边缘成矿显著; (2)叠加复..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2018-12-13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简述矿体产状包括哪些内容? 答:矿体产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矿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2018-12-13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成矿作用 答: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慢中的化学元素,..
地层压力与计算方法2018-12-1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什么是地层压力? 保存在地层孔隙内的流体(油、气、水)所具有的压力称为地层..
钻井液处理剂2018-12-1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为了满足钻井工艺的要求,单靠使用清水和机械设备来调整和控制钻井液性能是远远..
钻井液的固相含量和PH值2018-12-1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钻井液的固相含量 1、钻井液的固相含量及含砂量的概念 钻井液的含砂..
钻井液的失水及滤饼2018-12-1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钻井液失水和泥饼的概念: 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差作用下,钻..
钻井液切力2018-12-10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钻井液切力概念:由于钻井渡中粘土颗粒的形状很不规则,表面性质也极不均匀..
钻井液的密度和粘度2018-12-10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钻井液密度 1、钻井液密度概念:单位体积钻井液的质量称为钻井液的密度..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二)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二)

作者:金石恒泰   时间:2018-05-31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四、钻孔地质编录

    1.编录前的检查工作

    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2.岩(矿)心描述内容:

    (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3.样品采集

    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

    (1)化学样

    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化学样选取在矿化较好地段,矿体顶底板各采取一到两个化学样。样长一般为2米,最短不小于1米。每层最后一个样长>1米时单独取样,<1米时与前样合并,并合理分为两个样,使每个样长不小于1米。确定矿心采样间隔,将该采样间隔内的矿心编号记录下来,以便进行采样。当一块矿心包括不同矿石,需分别采样时,应尽量设法在换层处打开,分别编号,只有小于允许夹层厚度之夹层,才不需打开。化学样用劈心法采取,样重3-5千克(体积×体重×允许最小采取率≤样重≤体积×体重),其代号为H。

    化学样用二分之一劈心法取样:沿矿心长轴劈成两半,一半送实验室,一半保留,保留的矿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中。劈心时应注意主要标志面的倾斜方向,并考虑到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金属矿物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2)光谱样

    目的是了解岩心的元素组合、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化及异常段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工作。

    未采化学样的岩心全孔采集光谱样。光谱样用连续拣块法采取,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其代号为GP。

    (3)物相分析样

    目的是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体中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的界线。

    物相分析样要用化学分析样中的副样中选送,送样要及时,以免样品变质,影响分析质量。其代号为WX。

    (4)岩矿鉴定样

    目的是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交切关系及变质蚀变现象等,确定岩矿石名称,为研究成矿条件、矿石质量提供依据。

    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石,岩石一般作薄片鉴定,矿石作光、薄片鉴定。每件样品均采集正副样,正样送实验室鉴定,副样留分队对比研究。薄片样代号为b, 光片样代号为g。

    (5)小体重样:

    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照顾到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要求主要类型小体重样20—30个。在岩矿心上采取小体重样,样品长一般为5厘米。其代号为XT。

    4.勘探线剖面图、设计柱状图

    根据钻孔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的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以指导找矿工作。

    5.小结

    钻孔完工后,应编写钻孔地质编录小结,其内容如下:

    (1)目的任务及施工结果

    (2)钻孔质量评述

    (3)孔内地质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认识

    其中孔内情况应着重描述,如:岩性分层情况,地质矿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和矿床类型等。

    6.综合记录

    在各种化验结果和岩矿鉴定结果到齐后,及时编写钻孔综合记录。综合记录应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编写。其内容要求精练,主要包括: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蚀变、岩心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锐角)等。

    随着钻孔施工的进展,依据原始编录资料编制必要的图表,进行修正、补充归纳。

    五、室内整理

    1.随着钻孔施工编录进展,及时整理野外编录资料,(含标本、样品)

    2.绘制勘探线剖面图、柱状图

    根据大队统一格式和图例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勘探线比例尺一般为1:1000,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为缩短长度,厚大无矿化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缩减层单层总长不得小于5厘米)。

    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分层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与文字记录有关内容和数据相符。

    3.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相应填入柱状图和注记、补正文记录。

    4.文、图和数据等要求整饰着墨,终孔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和有关的附属表格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上一篇: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一)
下一篇: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