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31 9629
解决地球系统问题需要新站位2019-07-08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已成为事关人类发展前景的全球性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掠影2019-04-26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10月1日,自然资源部颁布的非金属、水泥灰岩、砂石、煤炭、黄金、石油、冶金、..
绿色矿山建设对矿山清洁技术...2019-03-20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作为全球能源结构最清洁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方面的..
绿色矿山建设应“量身定制”2019-03-13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2007年,我国提出绿色矿山概念。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
砂石行业企业如何建设绿色矿山?2018-12-29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及河砂资源的短缺和禁采,以机制砂石为主的砂..
绿色矿山建设须做到能尽其用...2018-12-19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苏义脑近日在接受中国矿..
云南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2018-11-2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日前,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生态环境..
浙江启用绿色矿山标识和旗帜2018-11-2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公告,启用绿色矿山标识和旗帜,以促进全省矿业绿色..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绿色...2018-11-15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及河砂资源的短缺和禁采,以机制砂石为主的砂..
全国政协常委:护好山水林田...2018-11-09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本在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看待..
梧州市国土资源局部署绿色矿...2018-11-09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日前,梧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全市绿色矿山建设相关..
建设绿色矿山对矿老板有四个...2018-11-07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绿色矿山 为什么要建设绿色矿山?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
最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2018-11-07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利部的三定方案已经出台,..
贵州制定10条措施全面推进绿...2018-11-06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日,为引领和带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提升矿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和..
绿色矿业 | 论绿色矿山建设...2018-11-06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引 言 绿色矿山(green mine)的内涵,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
严查数据造假!河北将开展污...2018-11-05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是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对..
《非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2018-11-0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是规范内容全面。 该规范以部标准的形式发布,全面地规定了非金属矿行业绿..
济宁市强化非煤矿山监管加快...2018-11-0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济宁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非煤矿山布局不合理,开发规模小,小、散、乱的..
砂石开采不可越界!14个省份...2018-10-3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导读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份发布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浙江省已划定..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8-10-26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于2018年4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绿色之路” 从脆弱生态到满眼皆“绿”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绿色之路” 从脆弱生态到满眼皆“绿”

作者:金石恒泰   时间:2018-10-11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日前,在巴林召开的第42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传来消息,贵州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至此,贵州已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贵州,中国山地省,八山一水一分田。以梵净山为代表,山山有美景,处处是公园。同时,这里又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区域,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还生活着280万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贫困往往与生态恶化交织,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牺牲环境质量的忧虑。在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下的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打通绿色“任督二脉” 

    贵州省思南县合朋溪镇原党委书记廖永生记忆犹新,2016年调离时,相关部门对其曾任职的乡镇自然资源资产“家底”进行了全面审计。“以前评价干部,很少说要看生态环境。那次审计,像经历了一次‘大考’。”他说。

    二三十页的“生态账本”,记录了他任期内辖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也包括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资金征管用等情况。

    回忆这次“大考”,廖永生说总体情况还可以,但也发现了一些风险隐患,及时为自己和班子成员提了醒,“对待自然资源不能乱作为、胡作为”,“只看GDP、不看生态环境的畸形政绩观将得到有效改变”。

    对干部的“生态约束”,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还体现在干部考核上。近年来贵州陆续取消了1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弱化了4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增加了石漠化面积减少幅度、森林覆盖率提高等指标。

    生态之痛,往往在于体制不通。为官一任,不管生态;环保执法,谁都不怕……治疗种种“生态痼疾”,建设生态文明,创新体制,打通绿色“任督二脉”势在必行。

    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验区建设之初,改革即贯穿其中,一揽子创新制度先行先试,构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四梁八柱”。

    过去五年,贵州共推进13项相关改革,五级河长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损害党政干部问责、排污权有偿使用、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举措,引领全国风气之先。

    “绿色GDP”支撑经济高增速 

    磷石膏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处置不好,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直接危害土壤和水质安全。作为磷化工大省的贵州,磷石膏累计堆存量突破1.2亿吨,其环境风险不言而喻。

    在磷化工重要区域的贵州省福泉市,一个石膏建材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负责人汪守湾说,项目直接布局在瓮福集团磷化工产业链终端,投产后每年能消耗近200万吨磷石膏,变废为宝制作成新型建筑材料。

    全球知名的瓮福集团今年将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企业安全环保部经理何廷云说,除了严控传统磷肥产能规模,还将开发以石膏板为代表的系列循环经济产品,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磷石膏的“绿色转型”,是贵州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缩影。截至今年一季度,贵州经济增速已连续2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高增速”的背后,不是高污染、高耗能推动,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中推动节能减排。

    据统计,2017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0.2%,但万元GDP能耗下降7%。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等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

    顶着夏日的骄阳,上百名工人正在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一片山头间忙碌。五条开凿的横洞,配合竖井,鱼骨形的设计样貌已初见端倪。这些看似公路隧道一般的山洞,正是即将用于储存腾讯约5万台服务器的特殊仓库。

    “落户贵州是天时地利人和。”腾讯数据中心负责人钟远河表示,“数据中心外面环保、里面财富,是非常好的一个结合。”

    得益于凉爽的气候、稳定的地质,山地和丘陵占了国土面积92.5%的贵州,正快速崛起为全球大数据存储基地,苹果、华为等跨国巨头也相继在此落户。2017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已达118.64亿元。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色GDP”成为贵州发展的关键词。贵州提出,将绿色经济“四型”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子信息、新医药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构建了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大生态与大扶贫“交融” 

    进入夏季,贵州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陆续迎来了一批批四川、重庆等地的避暑客人。“以前哪里晓得青山绿水还能挣钱嘛!”贫困户陆国顺告诉记者,这些客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不干别的,就是歇凉”。

    近年来,桐梓县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发展“避暑经济”。山堡村有贫困户34户,如今有6户开办了乡村旅馆。其他的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养鸡、养香猪、种植蔬菜,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陆国顺盯准机会养殖起香猪。他说:“去年卖了9万多块,现在还有200多头,餐馆和避暑的客人抢着买。”

    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多措并举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到脱贫攻坚中。仅在山堡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3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来自乡村旅游,一半的人家有了私家车。

    同时,贵州实施了包括退耕还林建设扶贫工程、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扶贫十大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中增收脱贫,确保到2020年,通过生态扶贫助推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其中,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将覆盖5.2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

    在铜仁市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6名生态护林员全部从贫困户中产生。村民胡永江家因病致贫,去年他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做好巡山工作,一年下来有1万块收入。”他说。过去,村民烧火用柴,还有的烧木炭增加收入。而这些,现在已被山地旅游取代,一些村民开设农家乐,挖掘民俗文化,开发地方菜品,逐渐吃上了“旅游饭”。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表示,近年来贵州“生态扶贫”渐入佳境,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上一篇: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建构
下一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