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山环境“开发式治理”之路...2019-02-25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原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相..
-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解广西...2018-07-31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 1 记者从广西国土资源厅了..
-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砂石资源...2018-07-30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提到砂石资源开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散、乱、脏,破坏和污染环境严重。近几..
- 地球科学机构在泰晤士河流域...2018-07-30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泰晤士河是英国伦敦的母亲河,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河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
- 在珍宝上“雕刻”生命工程—...2018-07-27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日,川报观察刊登了记者寇敏芳的文章,讲述我局九寨沟地灾治理工程背后的故事..
- 徐州打造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新标杆2018-07-20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这是一个重焕青春的城市。当地的国土资源系统把历史包袱转化为生态建设的资源优..
-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的若...2018-07-17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同世界许多其他河流一样,密..
- 矿山修复技术的魅力2018-06-13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因失去利用价值而成为废弃地,如露天采场、废石场、..
- 生态环境部公布《工矿用地土...2018-05-16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
- 中国地质简史(下)2018-04-20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第5篇:大师时代:地质学兴起 西学的大量输入唤醒了中国的开明士大夫,他们逐..
- 中国地质简史(上)2018-04-19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说到地质,很多人都认为,不就是研究地球吗? 什么是真实的地质? 她起源..
- 2017年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2018-04-02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导读 明确土壤重金属来源、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特征、探究重金属在土壤..
- 周健民:制订土壤修复技术标...2018-04-02
-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导读 周健民认为,尽管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中伴随而..
- 土壤污染分区治理修复策略2018-02-27
- 土壤是具有空间格局但又可变异的非均相、不流动的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通常处于不同利用状态,..
- 区域土壤污染成因分析2018-02-27
- 土壤环境是一个系统,由土壤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其界面环境组成。处于地球陆地表层的土壤环境..
- 土壤污染的区域性差异2018-02-27
- 1 1 土壤污染呈现区域化态势2014年4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作者:金石恒泰 时间:2018-02-27土壤是具有空间格局但又可变异的非均相、不流动的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通常处于不同利用状态,显著异于可流动的大气和水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危害性等特点,并正呈现出流域性、区域化特征。土壤一旦遭受污染,治理修复难度很大。因而,不能以大气和水污染管控和修复的思路和标准规范来指导土壤污染的管控和修复。也因此,在面对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显现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上,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健全国家及地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创新土壤环境科技,构建我国土壤污染分区防治体系,支持区域土壤环境监管,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
3.1 积极推进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是切实解决我国当前及长远土壤污染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目前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同时加快地方立法进程,使我国区域土壤污染的预防、治理、控制及修复等工作有法可依,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法制化。这有助于加强国家及地方对进入土壤的污水、废弃物、尾矿渣、肥料、农药和污泥等污染源的控制与使用管理,有助于加强对耕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矿区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土壤环境的有效监管,有助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工作中。
3.2 允许地方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土壤环境管理的需求,亟须制修订并尽快出台分区、分类、分等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允许地方客观制定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议针对土壤类型多样性,科学建立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重金属质量标准;根据土壤性质、条件及利用方式的差异,建立自然土壤、农业土壤(包括农地、林地、草地、菜地和果园地)、工业建设用地土壤的重金属质量标准;针对地球化学异常的高背景区,制定基于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的地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鉴于镉是我国土壤中最主要、涉及面最广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应在充分对比分析研究国际及地区有关标准的基础上,优先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区域土壤环境与健康保障的镉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区域土壤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危害途径,重新修订土壤环境铅、镍的质量标准,新建立铊、锑、钒等新型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同时,结合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污染土壤及场地的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等方法技术规范。
3.3 加强支持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的科技创新
(1)加大区域土壤污染与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分区研究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形成区域土壤污染防控与绿色可持续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开展典型区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等综合效益。重点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土壤中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效应[14];地球化学异常区及高背景区、矿区及油田区、污灌区、高化学品投放区等不同区域土壤污染特征和质量演变规律;区域土壤污染过程、多界面反应机理。在经济快速发展区、粮食主产区、矿区及油田区进行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展城市场地土壤及含水层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创新及技术推广的体制与机制。
(2)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示范先行区建设。根据国家“土十条”的总体工作部署,尽快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实施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系统性集成方案,分区建设一批国家级的污染农田土壤和工矿企业场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区,为国家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宣教基地。
(3)加强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完善与土壤相关的生态环境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工程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分区推动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与土壤环境相关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建设,为土壤修复产品本土化创造应用条件。
(4)加快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载体作用,构建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国家及地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加大重大集成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投入,加快区域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产品与装备的产业化和工程化,推动土壤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上,土壤污染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国民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土十条”为主要工作目标,以区域性、流域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矿污染场地风险控制修复和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为重点,严控新增污染;进一步探明区域土壤污染成因,提出分区防治新对策,建立健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监管与改善技术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新体系,以维护我国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保障生态安全,保护国民健康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区域土壤污染成因分析
下一篇:周健民:制订土壤修复技术标准 构建稳定商业模式|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