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31 9629
矿山环境“开发式治理”之路...2019-02-25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原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相..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解广西...2018-07-31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 1 记者从广西国土资源厅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砂石资源...2018-07-30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一提到砂石资源开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散、乱、脏,破坏和污染环境严重。近几..
地球科学机构在泰晤士河流域...2018-07-30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泰晤士河是英国伦敦的母亲河,但在19世纪中期以后,河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
在珍宝上“雕刻”生命工程—...2018-07-27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近日,川报观察刊登了记者寇敏芳的文章,讲述我局九寨沟地灾治理工程背后的故事..
徐州打造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新标杆2018-07-20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这是一个重焕青春的城市。当地的国土资源系统把历史包袱转化为生态建设的资源优..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治理的若...2018-07-17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同世界许多其他河流一样,密..
矿山修复技术的魅力2018-06-13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因失去利用价值而成为废弃地,如露天采场、废石场、..
生态环境部公布《工矿用地土...2018-05-16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
中国地质简史(下)2018-04-20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第5篇:大师时代:地质学兴起 西学的大量输入唤醒了中国的开明士大夫,他们逐..
中国地质简史(上)2018-04-19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说到地质,很多人都认为,不就是研究地球吗? 什么是真实的地质? 她起源..
2017年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2018-04-0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导读 明确土壤重金属来源、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特征、探究重金属在土壤..
周健民:制订土壤修复技术标...2018-04-02
满地宝便携式钻机 导读 周健民认为,尽管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中伴随而..
土壤污染分区治理修复策略2018-02-27
土壤是具有空间格局但又可变异的非均相、不流动的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通常处于不同利用状态,..
区域土壤污染成因分析2018-02-27
土壤环境是一个系统,由土壤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其界面环境组成。处于地球陆地表层的土壤环境..
土壤污染的区域性差异2018-02-27
1 1 土壤污染呈现区域化态势2014年4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
在珍宝上“雕刻”生命工程——探访九寨沟景区地灾治理项目

在珍宝上“雕刻”生命工程——探访九寨沟景区地灾治理项目

作者:金石恒泰   时间:2018-07-27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近日,川报观察刊登了记者寇敏芳的文章,讲述我局九寨沟地灾治理工程背后的故事,小编在此另行配图原文转发,谨以此为咱们四川地矿人摇旗呐喊。

    7月10日晚,九寨沟下了一夜暴雨。树正寨村党支部书记克格珠说,树正寨背后的山体上,有一处地震形成的崩塌体,平时常常有落石,下雨更掉得厉害,“好在半山上建了一堵墙,把石头拦起来了,有了它我们就不怕了。”

    远眺树正寨,可以看到一上一下两处地灾治理工程牢牢护住寨子96户,366人的安全,上方是树正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建成的拦挡坝,下方是树正群海下行站台对面崩塌治理工程正在建的桩板拦石墙。

    他说的“墙”是地灾治理项目中的桩板拦石墙,这是治理崩塌的手段之一。像这样被治理的地灾隐患点,在九寨沟景区一共有89处,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一完工,预计8月底景区所有工程将全面完工,成为守护景区安全的“防卫兵”。

    治——借鉴李冰治水灵感    探索灾害治理新办法

    景区内的89处应急治理工程,被分成四个标段,分别由省地矿局下属的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承担。

    华地公司副总经理曹楠摊开一张施工项目图:九寨沟“Y”字形的两条支沟上治理工程密密麻麻。其中,最密集的在熊猫海到镜海一带。这些灾害点以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威胁景区公路、栈道和村寨聚集区。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工程施工难度很大。

    在树正群海下行站台对面的崩塌隐患点,负责施工的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采用了桩板拦石墙的方案,也就是在半山腰建一堵墙,把落石挡在山坡内侧。

    “这可不是普通的墙。”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陈新介绍,建墙之前,先要在地面挖孔打桩,深度一般为6米左右,然后再用钢筋混凝土对桩孔和墙面进行整体浇筑,拦石墙才能不被落石击倒。

    工程进展到二期,遇到了大难题:打下去都是松散的大石块,根本没办法固定受力。陈新带着团队一起想方案,最终决定将钢管排列成矩阵的钢管桩,取代挖孔桩,打入地基深处。“经过专家的评估,受力效果与挖孔桩相同。”陈新说,新的方法更加节约时间,在九寨沟探路成功后会在更多的项目中推广。

    在五花海泥石流隐患点,曹楠和团队也面临一道难题:发生暴雨时,如何才能稳住砂石,让清水流入五花海。最终,他们从李冰治水的办法中获得灵感,建设16道格宾石笼,利用石笼拦挡砂石,缝隙可过滤水流。项目基本完工,在此次暴雨中已初见成效。

    护——借鉴“隐形”灵感    探索灾害治理新办法

    “景区内的工程治理相对灾区其他治理项目来说,是难度最大的。”曹楠认为,一般的地灾治理项目施工如同废墟中重建,而在九寨沟景区施工则像在珍宝上雕刻。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5A级景区,根据九寨沟景区治理要求,地灾治理项目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保护和自然景观完整性。

    在下季节海公路边坡上部崩塌隐患点,山体落石威胁景区道路,按照原来的施工设计方案,公路内侧要修建一道桩板拦石墙。“这个位置相对平缓,是最容易建设的。”曹楠说,但这道长约300米的墙体,会对景观造成破坏。

    “我们想了个办法,把它们隐身了。”曹楠说,经过反复调查测量,他们选择沿山坡上移30米左右,把拦石墙建在丛林里。

    事实上,九寨沟内所有的桩板拦石墙几乎都修建在山坡上,“隐蔽”在丛林里。

    不过,并非所有的隐患点都能隐身防护。黑角桥左岸崩塌隐患点,一整面山几乎裸露,面积为2万平方米,是九寨沟面积最大的崩塌体。拦石墙无处藏身,只有用防护网给山体穿一件“隐身衣”。陈新介绍,该项目用以钢丝绳网为主的柔性网包裹在岩石上,防治危岩崩塌,还特意选择了哑光的灰色材质,让防护网跟山体融为一体。

    “更重要的是,防护网在铺设过程中,充分预留了植物生长的空隙,随着植被的恢复,防护网将进一步隐身。”

    不仅如此,陈新介绍,土方开挖的时候,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苔藓草皮:开挖以后,把它放在一个地方;等到回填以后,再把它恢复。

    景区的栈道被多处损毁,工人们前往施工点需要扛着材料穿越这些被毁的栈道。

    【记者手记】

    保护才是长效治灾的手段

    进入九寨沟景区采访的前一天,九寨沟县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的暴雨。景区所在的漳扎镇多处被淹,山洪过后一片泥泞。

    本以为景区会更加狼藉,没想到进去一看,除了部分路面有些落石,几乎看不出暴雨洪水的痕迹。施工人员介绍,这缘于在施工中注重生态保护,让治理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花海泥石流治理项目负责人菊文林告诉记者,九寨沟景区施工有很多规定,其中一个就是不能砍树,如果要砍必须打报告,还不一定能批。因为这一条,他们施工都是绕着树走,每次施工都小心翼翼。施工初期也有不适应,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施工,工程治理效果更好,施工也更安全。

    虽然生态治灾的做法源自景区的严格规定,但却在施工管理者心中深化了保护生态的意识,生态保护和灾害治理相得益彰。

 

满地宝 便携式钻机 

上一篇:徐州打造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新标杆
下一篇:地球科学机构在泰晤士河流域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展开